数十万民众逃往香港,国民政府迫于压力,把14000多人接到了台湾【365娱乐资讯网】

  • A+
所属分类:精品源码
摘要

1961年9月,由于国内经济困难,广东省宝安县放宽了边防地区的出境政策,当地大量民众越过边境前往香港投奔亲友。

注册即送88,每日投注送大礼,最高领取10000元

1961年9月,由于国内经济困难,广东省宝安县放宽了边防地区的出境政策,当地大量民众越过边境前往香港投奔亲友。

这些人本来就与香港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,他们中很多人是香港居民的亲属、朋友、同乡,甚至有的是妻子去找丈夫、有的是儿女去找父母、有的是弟妹去找哥嫂……

等到1962年初,边境放宽的消息传到广东省内外后,口风马上就变了,一个“谣言”悄悄地在各地老百姓中传开:

“时值英国女皇诞辰,香港大开边境”,“内地居民只要愿意去,香港警察不会抓人,全部都安排工作”……

于是,一群又一群贫困的内地民众越过边境,开始不断地涌入香港市区,寻找新的生活希望。

数十万民众逃往香港,国民政府迫于压力,把14000多人接到了台湾【365娱乐资讯网】

不过,当时港英政府还在实行“即捕即遣”的政策,警察在香港边境附近不断抓捕越境者。

然而,尽管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越境者被抓获,准备遣送回大陆,但还是有近十万民众躲过香港警方追捕,进入了香港市内。

由于逃来的群众太多,如何处理已经进入了香港市内的逃港群众,港英政府也颇费周折。

港英政府原本是不愿意接收的,但从道义上看,尤其迫于香港市民及舆论的高度压力,他们又不敢轻易送走这数以十万计的大陆民众。

起先,港英政府认为这些群众逃港的目的地不是香港,“有朝一日他们可能会选择回到大陆、台湾,或者到其他国家去。”所以,一直拖延处理。

但是他们的判断错了,这些群众来到香港以后就不愿走了,除了一小部分下南洋投奔亲友外,大部分仍然选择留在香港。

迫于压力,港英政府一方面要求英国政府加快与北京交涉,拦住边境地区的“逃亡潮”;另一方面,也开始考虑如何安置已经进来的数十万民众。

起初,港英政府想让联合国来解决问题,即希望确立逃港群众的“难民”地位。

因为,一旦由联合国确定逃来香港的大陆群众为“难民”,就应该由联合国按照对待“难民”的条款来给予接济了。

但是,联合国所指的“难民”,必须具备两个条件:

一、与其本国的政治组织不能相容;

二、难民承认其本国政府的政治组织,但其本国政府拒绝收容。

当时,新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,所以,联合国“难民”条款所指的“本国”,对应的是台湾的“中华民国”。

但国民党政府不愿意在全世界面前丢失面子,因为承认逃港的群众“与其本国的政治组织不能相容”,即是承认与“中华民国”不相容,所以一直不明朗表态。

这样,逃港群众的“难民身份”问题就一直搁置着。

数十万民众逃往香港,国民政府迫于压力,把14000多人接到了台湾【365娱乐资讯网】

就在港英政府焦头烂额的时候,大陆民众“逃港潮”的问题,在台湾也引起了广泛关注,台湾报刊大量报道了“大陆难民涌入香港”事件。

这一事件,还给偏居台湾的蒋介石带来了“希望”,他一度认为“反攻大陆”的机会已到,甚至秘密制订了庞大而周密的计划。

但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很清楚:大陆政权只是出了些问题,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稳定的。

出于种种考虑,肯尼迪在多个场合警告蒋介石:“台湾如对大陆采取行动,无异于自杀”、“台湾如出兵大陆,将违背《台美防御条约》”,彻底浇灭了蒋介石的狂妄之想。

对于发生在香港边境的大逃港问题,美国政府除了号召台湾国民党政府予以解决外,还希望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面积大人口少的国家,都能“尽可能地接受难民”。

对于美国的建议,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国也只好“积极响应”,先后表示愿意接纳“有限数量的难民”。

台湾国民党政府虽感到这是一个“烫手山芋”,但既然占有联合国中“中国”的席位,就只能承担起安置“大陆难民”的义务。

数十万民众逃往香港,国民政府迫于压力,把14000多人接到了台湾【365娱乐资讯网】

此时,台湾民间也是舆论鼎沸,纷纷指责政府“接受难胞不力”。甚至有几十名台湾立法院委员,集体向行政院提出质询,“要求政府立即采取措施,收容逃港难民”。

1962年5月20日,在内外压力之下,台湾国民党政府终于决定行动“拯救逃港难民”,搁置了“把皮球踢回到香港政府去”的议见。

两天后,国民党政府决定成立专案小组,“对最近逃港难胞,依自愿接济来台。并先拨大米一千吨捐赠香港”。

6月19日,加拿大对留港难民移居开始接受申请;澳大利亚则表示愿意在地广人稀的地域,为逃港的群众开办农场。

6月26日,姗姗来迟的国民党政府,开始陆续派出船只,准备到香港接运大陆逃港群众。

6月底,第一批“自愿赴台的大陆难民”,从香港启程前往台湾;7月9日,国民党政府又用轮船接出了“第二批由大陆逃港澳的难胞”。

接运期间,“港九难民委员会”也派出人员,协助滞留香港的大陆民众登船,不仅给自愿赴台的难胞赠送服装,还给每人发了70港元救济金,他们是想让尽可能多的人前往台湾。

最终,大约有一万四千人以上来到台湾,还有小部分人去了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,后来也有辗转去其他地方,如巴西、牙买加等地的。

这些“大陆难民”来到台湾后,国民党当局通过台湾“救济大陆灾胞总会”的援助,使他们慢慢安顿了下来,融入了当地社会。

数十万民众逃往香港,国民政府迫于压力,把14000多人接到了台湾【365娱乐资讯网】

所以,大逃港时逃到香港的大陆民众,除了一部分人去了台湾和海外,大部分后来还是选择留在香港,烫手山芋最终又回到港英政府的手中。

于是,港英政府只好默认了这个不情愿的事实,不得不动手安排“难民”的生计问题,开始建立“徙置区”。

1962年7月初,港英政府开始着手解决问题,首批进入香港的“难民”正式被接纳,很快就有超过四万人申领到了香港身份证。

但是,要一下子接受这么多大陆难民,无论住房、医疗、教育,小小的一个香港岛确实难以承受。

很多人逃到港九以后,仅光着一身,投靠无门。除呼吸的空气外,吃的、穿的、住的皆无着落。他们大多白天沿街乞讨,夜晚则露宿街头,等待着港英政府的安置。

一开始,港英政府对逃过来的无依无靠的群众,给予了免费膳食,求食者必须首先“向社会局长致函申请,派员前往居处地作实地调查……发给免费膳食证”。

政府在全港多个地方设有福利站,执证者可以每日依时前往领餐。“此类膳食为六安士米煮成之饭食,一安士鱼或猪肉、瓜菜等。”

数十万民众逃往香港,国民政府迫于压力,把14000多人接到了台湾【365娱乐资讯网】

来到香港的群众,一部分在港有亲戚朋友的,得以投亲靠友。绝大部分逃港群众,则在公园、街头的屋檐下、楼梯下宿夜。有的则住于山上的洞穴中,或被荒弃的屋宇中。

后来,他们开始在街角、空地处用木板搭建板屋。接着有到人家的天台上搭建板屋的,这就形成了一个后来香港报刊常用的名词:“天台木屋”。

这些木头屋,因为搭建简陋,烈日悬空时,屋内炎热如置身火炉。如遇台风暴雨,常常连屋顶也被风刮跑。

为了生活的相互照应,后来便有亲戚、熟人、同乡结聚于各个山头、空地,共同搭建木板屋,潮籍人聚居于老虎岩村、内地人则聚居于调景岭等。

在此之后,由于大陆逃难人民络绎而来,而且他们都希望去调景岭居住及接受救济,因为人数过众,此后港英政府截止登记时,已有30358人聚居于调景岭难民营。

调景岭难民营里,除原来已登记的6921人拿到了“领饭证”外,后面到来的这些人,只能被视为寄居难民。这三万多人,也把调景岭建成了另一个世界。

“逃港难民”的木板屋,因为缺乏防护措施,隐藏着种种治安隐患。

终于,石硖尾居住区的大片木屋爆发了火灾!多个村子着火后,一夜之间产生了六万多名流离失所的灾民。

这也终于使港英政府认识到“难民”问题,已经成了香港的一大“要议”,开始下决心为逃港群众建立安置区。

港英政府为数量巨大的“难民”安置住所,可谓费了心力。这种“徙置大楼”相对来说比较朴实而容量较大。

每层有房六十四到八十六个,每间可住成人六人,每幢可住二千至三千人。每幢大楼中间设有男女浴室、厕所和公众水喉。每月租金仅十四元。

这样,数十万的逃港群众,终于逐步有了安身之所。流落香港的群众,后来大多数都住进了安置区中的“徙置大楼”。

当然了,港英政府之所以同意着手“徙置难民”,还是因为六十年代后全球经济发展,香港需要大批的劳动力有关系。

数十万民众逃往香港,国民政府迫于压力,把14000多人接到了台湾【365娱乐资讯网】

一开始,港英政府并不承认逃港群众的“居民”身份,所以他们谋生之路也是十分的困难。

这些人中,有医师、会计、教师等,但因为没有香港牌照,他们不能公开从事这些职业,一些人便在“地下”隐行。

他们从事较多的是最方便的家庭手工业,即从小的工厂中拿来活计,“比方粘纸盒、挑手袜、打纱等”在家中加工。

之后几年,香港人士也都纷纷主张引进加工工业,这样也就逐步解决了数十万逃港者的就业问题。

就这样,从5月初开始,到6月底结束的风起云涌一个多月的六二逃港潮,也终于在香港降下了帷幕。

【关于365娱乐资讯网】

欢迎来到365娱乐资讯网,365娱乐网是全网最大的免费网络资源分享平台,免费提供绿色软件,活动线报,原创技术教程,绿色破解工具软件等以及其他网络资源技术分享平台,好货不私藏!

前往 大发娱乐官方网址

前往 乐玩游戏注册送88

以上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,由365娱乐官网(www.xmnxs.com)整理发布!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